113學年度鄒玉枝同學學位口試公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碩士論文畢業學位考試

 

發表學生:鄒玉枝 同學

論文題目: 都市化與客庄地方社會之韌性:以竹北市鹿場里為例

口試時間:113年11月20日(週三)10:45

口試地點:HK208

口試委員:連瑞枝 教授(召集人/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羅烈師 副教授(指導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柯朝欽 助理教授( 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論文摘要:

位於六家的鹿場客家傳統聚落(舊稱十張犁,現為鹿場里),原是個每到春夏兩季一片綠意盎然的肥沃農田,是當時新竹的米倉,對鹿場「原」住民而言,更是二、三百年來賴以生計的土地,有著對這片美麗的土地的特殊情感,隨著高鐵的興建及週邊土地的激烈開發,使得這個純樸的客家聚落,短短二、三十年整個聚落的人文和地景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建設成外來人口迅速增加的新興城市,族群結構,驟然改變。

本研究將透過文獻分析、田野調查與訪談、觀察記錄等方式蒐集相關資料,探討並梳理人與土地關係變化,研究傳統農村聚落的消失與及走向都會化城市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動?並藉本研究觀察、記錄與分析,竹北鹿場客家聚落在面臨巨大變遷,隨著祭祀空間、地景的消失,各家族公廳、房屋被迫拆遷,探討地方社會是如何因應與延續傳統、凝聚力量。

 

 

 

研究發現

  • 透過研究暸解,都會後的鹿場客家聚落的在地居民,展現延續客家傳統強韌的生命力,企圖保存客家文化的精隨。
  • 在地居民面臨劇變時之相關調查研究。維繫傳統信仰及持續深根在地, 並觀察到拆遷重建後,鹿場聚落客庄社會的樣貌。
  • 探討都會化後地景與祭祀空間的保存,聯結新舊居民及地方的文化性與地方感, 扮演重要關鍵並因此慢慢走出自己在地的特殊性。

研究建議

鹿場的舊居民依然存在著地方感與認同,所以形成一股強韌的力量,都市化後所移居到鹿場的新住民是否對鹿場社區存在著地方感與認同呢?而鹿場聚落在都市化前後,許多的工商團體紛紛移入這些工商產業的變遷與後續,對鹿場或竹北的地方感形塑又有著甚麼樣的影響力,可進一步研究

 

 

 

關鍵字: 客家聚落、鹿場、都市計畫、宗族、地方信仰、韌性

 

歡迎客家學院師生蒞臨指導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