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最新消息

  • 行政公告

  • 發布日期:114-05-07
  • 更新日期:114-05-12
  • 發布單位: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客家專班學生鍾明琪學位論文口試公告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畢業學位考試
 
發表學生:__鍾明琪__同學
論文題目:__客家電視劇的另一種選擇:以《出境事務所》為例__
口試時間:114年6月2日(週一)13:30-15:00
口試地點:HK208教室
口試委員:
羅烈師  副教授(召集人/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魏玓    教授(指導教授/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張宏宇  助理教授(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論文摘要:
    1988年客家社群的「還我母語」運動,提出三大訴求,「推動客語教育」、「開放客語廣播電視」、「修改廣電法對方言的歧視」,開啟客家文化復振的長期工程,客家電視台正是在這樣的族群運動脈絡中,於2003年誕生開播,成為客家族群文化復振和語言保存的一個重要平台。
    在客家電視台提供的節目中,電視劇是最重要的類型之一。早期的客家電視劇多半帶有濃厚的客家元素,角色的設定會是客家人,場景在客家庄,帶有客家文化傳承的意涵,或由客籍文學作家的作品改編而成,又或者是一個客籍的名人傳記故事。雖然品質多受肯定,但普及性和影響力較為不足。2015年客家電視台播出電視劇《出境事務所》,跳脫上述框架,探討生死與多元的社會議題,並由年輕的偶像演員擔任主角,獲得不錯的收視率與討論度,也提高了客家電視台的知名度。
    2015年之後,客家電視臺的戲劇節目雖仍經常獲獎,但是並未出現如《出境事務所》般的知名案例。另一方面,面對新興傳播平台的競爭壓力,客家電視台也持續為提高社會影響力,有效促進客家文化復振的工作而努力。值此之際,重新思考和探討《出境事務所》案例的運作與意義,將有助於擬定客家電視台的節目策略,甚至是客家傳播的重新調整與永續發展。
    本研究採文本分析法與閱聽人深度訪談法,分析該劇的創作脈絡和理念、劇情結構、角色及語言使用的設定,同時訪談閱聽人的觀後心得與看法。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認為《出境事務所》先求取戲劇與主題上對閱聽人的吸引力,合理且自然融入客語使用與客家文化,加上偶像演員以及動人配樂等元素,讓閱聽人在獲得觀看戲劇愉悅的同時,也對客語、客家文化與客家電視台產生正面印象,更是對客家傳播與客家媒體的運作策略帶來重要啟發和參考。

關鍵字:客家電視劇、客家傳播、客家電視台、出境事務所、閱聽人




歡迎客家學院師生蒞臨指導
 
相關圖片: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