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最新消息

  • 行政公告

  • 發布日期:114-05-15
  • 更新日期:114-05-15
  • 發布單位: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客家專班學生梁素芬學位口試公告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畢業學位考試
 
發表學生:梁素芬
論文題目:小農經濟框架下屏東可可微型農企業的轉型之路
口試時間:114年 6月3日(週二)  13:00~14:30
口試地點: HK208
口試委員:
        莊雅仲 教授(召集人/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柯朝欽 助理教授(指導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羅烈師 副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論文摘要:
因為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檳榔經濟效益降低,屏東「六堆」農民興起在自家檳榔園兼種可可的風潮。2019年,屏東縣政府將「屏東可可 台灣巧克力」訂為可可產業發展的主軸,輔導農民打造六級產業經營,推廣「Tree to Bar」產地直送巧克力模式。儘管屏東巧克力在國際競賽中屢獲佳績,但受限於設備成本與市場行銷,難以大規模生產與做出產品差異化,因此發展To C的巧克力商品消費市場模式面臨瓶頸。近年來,部分可可農民意識到困境,想將產業發展重心轉向提供原物料或半成品給廠商的To B模式,並自組協會,推廣專業的田間管理與發酵技術,提升可可豆的品質,期望能共同打造「屏東精品可可豆」的產區品牌,藉此突破小農經濟下產量分散的限制。
本研究透過深入訪談與參與觀察,歸納出以下發現與建議:
1.精品巧克力市場開發與經營挑戰:業者若無法開發具市場區隔性的特色產品,產業難以永續發展。但這需要投入更多的商品研發及行銷成本,對於屏東可可業者而言是一大挑戰。
2.精品可可豆品牌發展的共識與瓶頸: 轉型發展「屏東精品可可豆」產區品牌已成為農民共識,但目前尚無明確的商業模式與收購管道。
3.結合觀光發展的潛力與不足:目前缺乏完整規劃將產區結合觀光。建議應強化創意與行銷,以客庄文化魅力連結西方巧克力意象,打造越在地越國際的品牌。
4.二級加工設施的迫切需求: 建議成立公立加工廠,導入自動化與科技設備,讓農民能以付費方式完成後續加工,確保可可豆品質一致性,進而突破小農產量分散的限制。

關鍵字:屏東六堆 ,可可種植,六級產業,Tree to Bar


 
 
歡迎客家學院師生蒞臨指導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