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吳安妮學位論文口試公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碩士論文畢業學位考試

 

發表學生:吳安妮

論文題目:北臺灣客家地區茶產業的生態網絡

口試時間:113年7月18日(週四)10:00~12:00

口試地點:HK207

口試委員:呂欣怡    教授(召集人/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羅烈師  副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林秀幸  副教授(指導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論文摘要:

臺灣茶葉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歷史與文化,作為臺灣的特產之一,臺茶具有相當優良的品質與純熟的製茶技術,在國際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時也是臺灣經濟發展歷程中極其重要的貢獻。茶業歷經時間長河,從清領時期經歷日治以及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臺,時至今日,一片葉子經過百年以上的旅行並未消失不見,是跨世代都喜愛的飲料,現今反而因為新式茶飲的龐大商機帶動商用茶的蓬勃發展。茶業和臺灣關係非常緊密,已鑲嵌在我們的日常當中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亦可窺見其歷史定位與無可取代之特殊性。此外,全球化風潮之下,年輕人想要回頭在自己家鄉或是有聯繫性的鄉間找到更永續和土地相處的工作方式,因而帶動回到地方發展的風潮。有一些延續著傳承已久製茶技藝的茶廠,不願祖先打下的基業就此失傳,始終割捨不下茶帶給家族的感情仍努力維持著茶廠的運作。當代的茶產業因此出現以下現象,1、雖商用茶蓬勃發展,但本土業者卻需面對來勢洶洶外來茶與大廠強悍的價格挑戰,以及同業之間的競爭,使其面臨生存的考驗。2、茶的消費量增加茶產業卻可能凋零,因為大部分都是進口茶。3、茶與臺灣社會關係緊密,每每成為家族產業情感的一部份,不捨得放掉也不願意放棄的後代紛紛回到家鄉繼承家業。4、全球化後,許多年輕人回到地方,重新找到可以更長久持續的方式在土地上工作。這些因素交相影響,讓臺灣的茶產業者產生內部的聯繫,這樣的聯繫是基於他們共同面對挑戰不得不進行的合作,以及歷史因素造成的共同理解。基於上述原因,使我想透過商業生態系,說明茶產業者在市場快速變動下其競爭優勢不再且面臨生存考驗的同時,因不捨放棄歷史與家族產業的雙重使命感,在基於永續理念之下,彼此之間藉由價值或利益交換而演化共生的過程。就茶產業者目前的處境而言,大環境的不友善,有一種需要團結起來的面向,又有內部的競爭需要面對,非常適用商業生態系統中競合的觀點;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彼此之間存在著衝突與競爭,但為求永續經營,競爭與合作兩者可同時並存,或以合作換取利益。本篇論文即將採取相關理論詮釋北臺灣客家地區茶產業的生態網絡,說明業者在大環境之下如何因應時代的變化。

關鍵字:競合、商用茶、進口茶、茶產業、商業生態系、社會網絡。

歡迎客家學院師生蒞臨指導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