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葉日淵同學學位口試公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碩士論文畢業學位考試

 

發表學生:葉日淵同學

論文題目:葉仁獻公派下裔孫協會的發展與變遷

口試時間:113年5月1日(週三)14:30

口試地點:HK208

口試委員:

姜貞吟 教授(召集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連瑞枝 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羅烈師 副教授(指導教授/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論文摘要:

葉仁獻公,其渡臺原暫居現在之新北市金山,不久又徙居即今桃園平鎮區宋屋庄地方。其後探悉93代梅實公之後裔葉開仕、葉開位,及我德戚公之後代葉仁奏、葉奕明等數家親族,在不遠之平鎮東勢村地方謀生時,與葉仁卿兄弟又遷至東勢村之金雞湖定居。但其後派下各房陸續遷移至新竹湖口長安及關西地區墾拓與定居。這使得葉仁獻宗族這兩地的派下裔孫在生活習慣及語言使用等方面,皆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樣貌。本研究乃以葉仁獻宗族為重點,藉由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與架構,建構葉仁獻宗族渡臺至今的宗族史,為北台灣客家宗族發展再添新頁及見證。

本研究共分成三大部分,首先從葉仁獻宗族最終定居的湖口長安探究起,透過不同年代的史地記錄,重塑清代湖口的發展,得到宗族決定遷徙至此的因素,接著從宗族於大陸的發展,與遷徙來到臺灣說起,以家族文書、圖片、族譜、手冊及會議紀錄等史料,證實並確立來臺祖葉仁獻公離開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螺溪鎮的原因,並從族譜瞭解葉仁獻公的成長背景。在親屬關係上,一方面憑藉日治時期戶口除戶簿,分析收出養行為、寄居及相關記事;另一方面以田野調查法,觀察紀錄葉仁獻公宗祠祭祖儀式以及以往各房祭祖儀式的差異。最後,以歷史人類學的視野,將宗族累積發生過的親屬關係、地方信仰與祭祀活動的人群及宗族互動的內容,放在歷史的時間軸下詮釋與分析,說明宗族之形成及其在地化發展的脈絡與軌跡。

最後透過文獻分析、耆老訪談等研究方法以葉仁獻宗族為個案,討論當代台灣客家宗族現象之變遷,並就葉氏宗族德戚公派下其他來台祖等宗族組織之形成過程,探討分析葉仁獻公宗族有別於其他來台祖等宗族組織。並藉由掃墓及祭拜阿公婆等祭祖儀式,將原本分散的各房派重新組織為祭祀團體,所賦予的個人價值認同,不但在宗親之間建構緊密的人際網絡,進而強化了血緣或地緣關係,更加深了宗族後裔對葉姓宗族的凝聚力與認同感。

關鍵字:宗族、祠堂、宗親會、裔孫協會、宗族認同

 

歡迎客家學院師生蒞臨指導

Comments are closed.